我們討論投資時常會用到的幾個重要概念:
72法則
我們投資賺錢,用錢賺錢,對它增長的速度就應清楚掌握。 老中對數字,利率的比較都很精明, 但美國人一條“72法則”的運用很能傳神地表達貨幣複利成長的速度,又容易計算。
72法則讓我們容易估算一筆錢花多少時間可以成長一倍。 只要將72除以利率(獲利率),所得的數字就是成長一倍所需年數。
看下圖,假設你於29歲投資$5000, 65歲時的結果是多少, 在利率爲4%時, 18年翻一倍;6%時, 12年時翻一倍, 8%時, 9年;。。。
風險vs 報酬
要高報酬,就會有高風險。不想有投資風險,投資報酬就會低。
投資時間長就不必害怕股市短期內的差勁表現,因爲長期的平均報酬率表現是有潛力走高的。
資產配置
將你的錢放在不同的資產:股票,債券,及現金。這三種資產有不同的風險特性。他們之間的風險關聯性不高,也就是他們的價值很少同時上漲或同時下跌。
就你對風險的喜好和投資時間的長短而作相對的資產配置。 將錢放在不同的資產,給與不同的比重,將會避免過多的損失。
多樣化
將你的資產配置做更深入的多樣化處理。將你的投資放在不同的產業,不同的公司,依市場情況的不同再做不同的調配
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知識來做有效的多樣化投資不是容易的事情。美國證管會就報告過,通過共同基金(互惠基金)是投資多樣化的好工具。
如下圖所示, 你喜歡電梯是由單條繩索或多條繩索支撐?雖然一個多樣化的投資組合不能保證它的表現會高於單元的投資,但多樣化是長期投資的降低風險的重要方法。

再平衡
隨着時間的推進,投資組合裏的各類資產比例就會與原來計劃的比重產生差異。因爲部分資產會其他資產表現較佳,因此在這有組合裏就佔有較大的比重。 儘管這可能是短期的現象,你會發現你的實際投資會偏重於股票或債券,如此就偏離原來分散風險的策略,而加大了風險或降低了獲利能力。所以你需定期檢查你的投資成果,再按策略裏的計劃把投資金額從新配置。
成本平均法
逢低買進,高價賣出是每一投資人想做到的事。但預測市場走向不是容易單的事。 利用平均成本法投資是一明智的手段。
成本平均法是長時間的定期,定額的投資,不管投資時的股價是多少。不同於將全部的錢放於單筆投資。 也就是每月放$100比在年底時放$1200 來得穩健。
按此方法,投資人於股價低時買進較多數量的股票,高股價時買較少的數量。長期來看,賣該股票而獲利的概率是大的 -短期大盤走低時,雖然可能也無法保證獲利。
Abstract: Whatever you want to get out of investing, be it a secure retirement, a house, education, or whatever else, good investment strategy is about knowing how to allocate your funds wisely. There are several tried-and-true methods used by millions of investors to build wealth. These methods include the various formula investment plans, including dollar-cost averaging. To assist you in learning about formula investing, there are tutorials on diversification and bull and bear markets; these give you a sense of how the larger market works.
Rebalancing is returning your portfolio to its intended asset allocation mix, which is the best way to keep your long-term strategy on track. Regular rebalancing is a standard recommendation from most financial professionals, who either sell off investments or purchase new investments to restore the correct balance.